云上恩施报道(鹤峰通联记者 杨国炎 通讯员 徐超)在鹤峰县403.8公里的国省道线上,无论是暴雨滂沱,淹没路径,还是风雪弥天阻断归途,有一位身穿橙黄色养护服的“公路守护神”,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地努力,在公路养护应急一线默默耕耘,为公众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。这位拥有34年党龄、5年军旅生涯、30年养护应急经历、600余次抢险保通战斗配资知名炒股配资门户,他用行动践行着“退役不褪色,护路新征程”的坚定信念。
8月1日清晨,当骄阳初升便已释放炙烤的威力,吴永兴像往常一样,早早地来到公路养护应急中心,径直打开车库,仔细清点各类养护应急工具,一一搬上车;随后,利落打开车门,坐进驾驶座,伴随着引擎轰鸣声,向着公路疾驶而去,开启新一天的守护之旅。
展开剩余76%军魂淬炼护路志,退役续写赤子情
1989年入伍的吴永兴,在青海省后勤和应急作战部队当了5年兵,1991年7月火线入党的誓言“党员就得冲在最前面”早已融入他的血脉,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。在青海雪域高原的冰天雪地中,他先后3次参与高原公路的抢险任务,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,与战友们并肩作战,挥镐舞铲除冰扫雪,为军车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。那时,他深深体会到:“路,是连接人心的纽带;路通了,人心就暖了,家国就安了。”
1994年,吴永兴脱下军装,换上养护服,从一名军人转变为公路养护应急队员。面对外界的质疑与不解,他淡然一笑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:“都是为人民服务,只不过换身衣服而已。”第一次上路处理路面塌陷,他带着队员清理暴雨过后泥石堵塞的排水沟,泥浆灌满胶鞋,手掌打起了血泡,他硬是扛了6个多小时直到水沟淤堵全部清除干净。从此,那抹橙红成为公路上最坚定的身影。
应急抢险勇担当,危难时刻显身手
作为应急队里的“定海神针”,吴永兴总是将最危险的任务留给自己。2019年7月,省道巴鹤线邬阳段遭受强降雨袭击,在不到10公里路段,大型坍方20余处,邬阳乡一时间成了“孤岛”。吴永兴带领应急抢险队员冒着大雨和边坡泥石流滚落的危险,驾驶铲车排险除险,创下两天两夜恢复交通的惊人纪录。
2024年“7•13”特大暴雨,G351中营段一处边坡滑坡,交通中断。他第一个爬上滑坡体,用砍刀清理树枝、杂草。“小心! ”一块篮球大小的石头滚下来,他猛地推开身边的队员,自己却被石头砸伤了胳膊。他抹了把脸上的泥土:“没事,别愣着,赶紧排险清障!”那次抢通,他带领队员提前4小时恢复通行。那一刻,他仿佛化身为公路的守护神,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。尽管受了伤,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,这样的场景,在他30年的养护经历中重复了600余次。他常说:“军人的字典里没有‘退缩’二字,养护工也一样,关键时刻,必须顶得上。”
匠心独运护路安,初心不改暖民心
吴永兴养成了“三看”的好习惯:看天气预报比看新闻还勤,查路况比查日历还细,摸应急设备比摸自家用具还熟。他的工具包里总装着三样东西:党员徽章、笔记本和创口贴。一本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抢险的参数,更写满了对年轻队员的叮嘱。2022年春节临近,持续暴雨和极寒冰冻天气,道路积雪严重。他连续9天带领抢险队伍,每天4、5点钟起床,装上融雪剂赶到冰雪严重路段开展除雪融冰作业,确保道路畅通无阻。他腰上有旧伤,一遇阴雨风雪天就疼得厉害,他就绑个护腰天天干活。同事发现他在现场稍作休息时,手里还紧紧握着那把擦拭得锃亮的铁锹,眼神中透露出对公路安全的无限牵挂。
“路通了,老百姓出行才安心。这是我的工作,更是我的责任。”他的话语简单而真挚。
从军营到公路,从迷彩绿到养护橙,吴永兴把军人的坚毅、党员的担当配资知名炒股配资门户,都融进了脚下每一寸公路。如今56岁的他,依旧每天清晨出发,用脚步丈量公路的长度,用坚守温暖出行旅途。当问及他何时退休,他说:“只要还走得动,我就一直护下去。”这朴素的承诺,在条条通途间,闪着最动人的光。
发布于:湖北省配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